EP18 |《組織中的教練》Thomas G. Crane – THOC之父,工作和退休都是我們的典範!
Update: 2025-03-20
Description
與談者:Thomas G. Crane
這一集,我訪問了THOC (The Heart of Coaching,台灣翻譯為夥伴教練心關係)的創始者Thomas G. Crane。2013年,我在美國聖地牙哥開始與Tom的合作旅程,多年來,他的書與精神透過台灣,大陸的二天工作坊或是五天認證課展開,經由組織內的領導人,外部引導師,教練,顧問們一點一滴的推展進入組織內。因此,邀請他在新系列「組織中的教練」成為首位與談嘉賓,別具意義。
訪談過程為英文進行,我們也附上中文翻譯。Tom目前已經退休,但若想更認識他個人或工作,理念,可以造訪:www.craneconsulting.com
訪談內容的重點大約是:
- Tom 談到他的退休生活 -重拾歌唱熱情並發展為公開表演
- Tom如何開始(什麼動機)THOC這個路徑圖(模型)
- 30多年前,教練也才開始流行不久,他如何察覺到組織內的教練和外部專業教練需要有不同手法?
- 我認為THOC像是心和腦的橋樑,Tom是如何把「心」帶入商業世界的?
- 組織中,回饋(反饋)與教練同等重要
✏️Tom在訪談最後提到的一首詩,他提到作者不詳,但網路上也有人說是Benjamin Franklin,原文如下:
For the want of a nail the shoe was lost,
For the want of a shoe the horse was lost,
For the want of a horse the rider was lost,
For the want of a rider the battle was lost,
For the want of a battle the kingdom was lost,
And all for the want of a horseshoe-nail.
因少了一枚釘子,馬蹄鐵掉了;
因少了一副馬蹄鐵,馬匹摔倒了;
因少了一匹馬,騎士陣亡了;
因少了一名騎士,戰役失敗了;
因少了一場戰役,王國滅亡了;
這一切只因缺少了一枚馬蹄釘。
💬最後我邀請Tom分享他的經驗智慧,他的靈感來自上面那首詩,改編如下:
For the want of feedback, residue accumulated between people. Because residue built up Trust was lost. For the want of trust, working together became difficult Since working together became tedious, decisions were avoided For the one I'm making decisions The business failed. All for the want of feedback.
翻譯為:
因缺乏回饋,人與人之間積累了隔閡;
因為隔閡加深,信任消失了;
因為缺乏信任,合作變得困難;
因為合作變得繁瑣,決策被迴避;
因為無人願意做決策,業務走向失敗;
這一切都只是因為缺少了回饋。
📌 Tom 的另一本著作,在訪談裡有提到:The Rise of Coachable Leader,可以在Amazon購買
📌 The Heart of Coaching中文翻譯書:「夥伴教練心關係」相關訊息,包含電子書購買,工作坊等,可以參考:www.thoc-chinese.com
📌 Tom提到的成功故事,密蘇里州社會服務兒童部門: https://craneconsulting.com/testimonials/missouri/
-----
📌 節目主持人Effie的官網及臉書粉絲專頁:
🏷️ 教練空間
🏷️ 夥伴教練心關係 The Heart of Coaching-THOC
💰👉 小額贊助 支持本節目
封面設計 / 音檔剪輯:kiwii
-----
以下為訪談內容翻譯(ChatGpt的服務)
Effie: Tom,晚上好,感謝你來參加我們的訪談。
Tom: Effie,謝謝你!很高興能再次和你一起參與這場對話。
Effie: 當 The Heart of Coaching(THOC)的朋友和促進師們知道我要訪問你時,他們都非常興奮。我也很迫不及待的想把今天的內容和聽眾們分享。
Tom: 噢,太好了!
Effie: 我知道你已經退休三年多了,過得很開心吧?
Tom: 差不多三年半,是啊。
Effie: 很抱歉把你拉回來,讓你又回到職場的話題中來。
Tom: 哈哈,退休後其實也很忙,因為有很多以前忙於工作和旅行時無法顧及的小項目。
Effie: 聽起來很不錯。
Tom: 是啊,我現在可以回到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過渡得挺好的,日子過得很充實。
Effie: 這說明你依然充滿活力!
Tom: 哈哈,可以這麼說吧。
Effie: 聽說你退休後把過去對唱歌的熱情付諸實現,還會定期表演,能和我們分享一下嗎?
Tom: 是的,我重新燃起了對音樂的熱愛。音樂其實是遺傳的天賦,來自父母。我大學畢業後參與過不少音樂劇,但做顧問時常常在外奔波,沒時間參與排練和演出。現在我重新投入到演唱百老匯經典曲目,比如 Frank Sinatra、Dean Martin 的歌,還有 Michael Bublé 也在重新詮釋這些經典曲目。
Effie: 太酷了!
Tom: 是啊,唱這些歌讓我很享受。
Effie: 你這樣過退休生活真的很有榜樣作用啊,讓我們知道退休後的生活可以多麼有意義。
Tom: 是的,找到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去做就對了。
Effie: 但我們常常忘記除了日常工作,還要花些時間做點其他事情。
Tom: 沒錯,我們都太忙了。
Effie: 今天這一集是我們新系列「組織中的教練」的開場。
Tom: 是的。
Effie: 我覺得從你的訪談作為這系列的開始很有意義,因為 The Heart of Coaching(THOC),我們(我和其他THOC引導師)幫助企業和組織推動日常教練文化的重要方法。
Tom: 是的。
Effie: 我記得你在 1993 年開始創作 THOC?
Tom: 是的,1993 年開始寫,1995 年完成,1998 年正式出版。
Effie: 然後你也在差不多時候開始了 TTF(引導師認證)?
Tom: 是的,出版後我想培養內部員工來主持文化轉型的工作坊。當時是三天的課程,現在已縮短為兩天。我們教他們如何在工作坊中進行討論,引導學習和反思,無需具備演講或教學背景,只要對文化轉型和高績效團隊有興趣就可以參與。哦,我們是什麼時候認識的?
**Effie: **我記得應該是 2013 年吧。
Tom: 2013年,對吧?哦,大約是11年前。哦,不,12年前。
總之,我那時已經做了幾年的教練,然後呢我們認識了。這些年來,你作為一位出色的引導師和顧問,致力於公司內部的溝通方式,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Effie:那麼,說回1992、93年,當時你是如何受到激勵而發明THOC的呢?
Tom: 謝謝你。很有趣,我當時在一家文化變革公司工作,我剛剛沒有提到公司的名字,他們現在還在。這家公司叫Sen Delaney領導諮詢集團。
他們開發了一個非常出色、非常有效、非常強大的三天文化變革學習體驗,專門為企業高管及其團隊設計。學習內容包括領導力、團隊合作等。其中一個單元是關於教練的。
這也是我今天稱為“速簡教練”的內容,教導如何給予感謝的反饋,以及以建議方式呈現的建設性反饋。這是當時唯一教授的教練技巧。
事實上,就在我離開公司之前,我在一次公司會議上問了董事長一個問題:教練和反饋有什麼區別?
Larry說,這兩者其實差不多。
但實際上它們並不一樣。反饋是反饋,反映的是已經發生的事,是一段短的經歷。而教練是關於未來,是關於下一步。
因此,對我來說,必須將反饋與教練區分開來。反饋是學會給予與接收,而教練則是幫助某人制定計劃,確保他們的承諾與動力。教練和反饋是完全不同的事情。
所以我開始深入研究所有的教練流程。1995年,我開設了自己的公司,因為在那家公司工作了八年後,我覺得很受限制,我必須按照他們的方式進行,遵循他們的流程。他們對課程的操作非常規範。
但我希望有更多的自由度,因為還有更多東西可以深入挖掘。當進入企業時,我希望帶著開放的議程,問客戶:“什麼有效?什麼無效?痛點在哪裡?我如何幫助你變得更好?”
在那些課程中,我們教授教練技巧,給予與接收感謝和建設性的反饋,這會改變人們的想法,幫助領導者看到自己作為教練的角色。當他們開始以身作則時,他們也能從他們領導的團隊中獲得反饋。
這是一個巨大的領悟——領導者不僅是教練,也需要被教練。
在兩周、兩天或兩小時後,你可能會來找我說:「嘿,湯姆,我想和你聊聊某某話題,無論是你觀察到的、你有疑慮的,還是你希望討論的內容,你可以自己決定主題。」對吧,所以重點是我們可以一起探討我們的行為方式、合作方式,還有我們是否真正協作、是否有發表意見,或者我們的溝通是否有效。這是非常關鍵的部分,因為我們可以彼此分享對彼此行動的影響,並共同提出如何改善我們的關係,通過這些更好的關係來實現更好的結果。
Effie: 是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在台灣和中國的書名放上了「Collegial Coach」,夥伴教練。
我非常感謝你在《THOC》裡,提供了清晰的結構,讓領導者能學習。這個結構對於組織的領導者和企業來說非常重要。雖然我們有這個結構,但我總覺得它就像一條結合頭腦與心靈的路徑圖。很少看到其他工具同時兼顧關係與結果。那麼,你是怎麼想到如此強調「心」的重要性呢?
**Tom: **是啊,謝謝你。這與我的思考方式有很大關係。我以前待過的公司做文化變革時,總是從信念開始,然後到行為,再到結果。然而,這其中缺少了信念與行為之間的橋樑——就是關係。因為我透過他人來完成工作,不是嗎?每個人都是團隊的一部分。沒有良好的關係就不會有良好的結果。所以,我設計了一個迴圈而不是一個錐形結構,稱為「結果迴圈」。它清楚地說明了「我怎麼想、我怎麼說和做、這些行為如何影響他人」,以及透過這些人際關係如何影響我們的結果。
如果我有糟糕的人際關係,結果也不會好。人們不想跟你合作,不會為你付出額外的努力,甚至可能見死不救。所以,關係是必須的,這就是「結果迴圈」誕生的原因,這是一個持續的因果循環。
Effie: 這種設計方式真的很有趣。在我們的《THOC》路徑圖中,單獨看每個元素時,乍看似乎很簡單。但是,當我們將它們放在一起,在為期兩天的工作坊中學習時,它會變得非常有力量。我常常覺得第一天和第二天的氛圍完全不同。你覺得這是為什麼呢?
Tom: 我很感謝這個問題。當我觀察其他的教練模式——無論是專業教練、運動教練還是教育教練——我發現,教練的核心在於我們如何建立關係。因此,這個教練路徑圖是一個指南,而不是一個清單。它有14到15個關鍵元素,但它們是整合在一起的。我把自己看作是這些技能的整合者,無論是主管、同事,還是任何角色,大家都需要具備這些人際溝通技能。這就是心的重要性。如果我們希望他人貢獻他們的最好狀態,領導者必須表現出開放和感激之情,進行開放的心靈交流,而不是採取防衛、批評、攻擊的方式。這種同理心與尊重人的做法,會讓整個世界對我們敞開大門。這些元素的核心是開放心靈的對話。當教練能夠詢問被教練對象:「對你來說,成功是什麼樣子?」這會讓他們投入到解決方案中,而不只是被動執行任務 - 那樣的管理方式不會帶來高績效和快樂的工作環境。
**Effie: **許多來參加我們工作坊的人,初衷是想學習教練技能,然後回去教導/教練他們的團隊。然而,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們意識到最大的改變來自於自己。這整個就是一個被教練的過程。
Tom: 是的,他們學到了教練技巧,但更重要的是,如果我們想改變他人,首先需要改變自己。如果你只是學到新技能,但沒有改變你的心態與態度,這些技能無法持久。但當你開始關注自己的內心,變得更加開放與包容,這就是轉型的開始。書名The Heart of Coaching背後的含義就是希望幫助他們看到自我、轉變心態,變得更開放與有創造力,這樣其他一切都會隨之改變。
當人們在工作坊中意識到這一點,心態的轉變會帶來真正的轉型。
Effie: 有些人會想知道,組織裡THOC的成功故事,我理解每個公司因為操作方式不同,結果會不一樣…你有沒有可以分享的成功案例呢?
**Tom: **我在”Rise of Coachable Leader”中記錄了七個真實的成功案例,包括銀行、社福機構、食品製造商、木材產品製造商等,不同公司的結果各有千秋,但核心在於領導者如何變革。
這些年來我們合作過各種不同的公司,我知道你知道這些,Effie。很多這些故事的核心內容都在我的網站上,你可以讓他們去看。
我要特別提到的是密蘇里州的社會服務部。整個密蘇里州有一個大約有 4,000 名員工的州立機構。這 4,000 人為社會中的弱勢群體服務。這些人可能經歷過困難時期。他們可能失業、無工作、毒癮、婚姻問題或無家可歸。
他們可能住在街頭,迫切需要社會服務來幫助他們重新站起來,回到正軌。
這個組織,社會服務部 (DSS) 是我從青少年服務部開始合作的。
我在他們內部認證了一些引導師,他們開始在青少年服務部內部自己開設教練工作坊。員工們重新愛上了上班,這個文化擴展到了母組織 DSS。這是個很棒的業務案例。社會服務部的總經理決定要將這項教練流程推廣至整個 4,000 名員工的組織。他們購買了材料,我認證了更多的內部引導師,並在整個州內進行了教練推廣,遍及密蘇里州的各個角落。經過四年,他們將整個 4,000 人帶入為期兩天的教練過程中。
**Effie: **真是不可思議。
Tom:這是一個巨大的承諾,而這是因為領導人認為教練可以開啟員工間的溝通。當溝通開啟,事情自然會變得更好。
Effie
是的,Tom 真的很鼓舞人心。最近我們有幾梯次的認證,總有一些非營利組織的領導者來參加,或參加兩天的工作坊。我想他們對這個故事一定會很感興趣。
Tom
沒錯,謝謝。你可以在podcast簡介裡放上相關頁面連結如果他們往下拉,會看到《Rise of Coachable Leader》中的成功故事。那正是當時發生的事。
(接下來我問了Tom是否可以分享他的人生智慧給我們聽眾,他朗讀了一首詩,以及從該首詩啟發而來的靈感,請參考此節目簡介最前面)
Tom
我很高興你是 THOC 團隊的一部分。
Effie
謝謝。正如我在郵件中提到的,我想介紹你為 THOC 之父,哈哈。
Tom
哈,我猜這就是寫書的結果,成為教父或教母,對吧?
Effie
好的,那我們今天就到這裡。謝謝你今天的分享。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Comments
In Channel